关于吴翰清,江湖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。
在阿里面试的那天,仅3分钟的时间,吴翰清便凭借着一部普通的电脑,成功黑进了阿里的内网路由器。
马云知晓此事过后,命令公司开出万的年薪,务必留下这个绝世黑客。
只可惜,传说仅仅是传说,随着这个故事在网络上愈传愈烈吴翰清本人发出声明:
“我从未黑过阿里的网站,黑客攻击的是罪犯,而不是英雄。”
作为随着Z时代成长起来的第一批黑客,吴翰清有着属于他的坚持。
16岁创立幻影论坛、23岁成为阿里高级安全工程师、27岁创业推出安全宝、29岁又回归阿里......
阿里守护神、道哥、刺、小黑......在那个虚拟的网络世界中,吴翰清有着许多重身份,扮演着不同的角色。
时而是锐利的锋刃,时而是坚实的后盾。
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:
“我要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安全专家。”
1、“天才”or“鬼才”?“我想说,其实我和普通人一样。”
面对“天才少年”的称号,吴翰清时常感到无奈。
年,吴翰清出生在湖南的一个高知分子家庭中,父亲是一名医生,母亲是湖南大学的老师。
良好的家庭教育,使得吴翰清从小便保持着优异的成绩,15岁那年,便顺利考进了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。
“但我觉得,这种环境还是比较压抑人个性的,所以导致我有一些叛逆。”
离开家乡后,吴翰清早早地开启了自己的“大学生活”,实验室里优越的科研条件,为他打开了更广阔的网络世界。
也就是这个时候,吴翰清开始研究起网络黑客技术。
编程、翻墙,与国内外的黑客进行切磋,在那个少不经事的年纪里,这成为了吴翰清专属的浪漫。
年,为了方便国内的信息安全爱好者交流,吴翰清创建了“幻影论坛”。
这是一个属于“黑客”的乌托邦,信息安全爱好者们利用帖子分享着自己对于信息安全的见解和建议,不同的技术和思想在这里得到碰撞,诞生了国内最早的一批顶尖“黑客”。
在5月1日的那场“世纪黑客之战”中,幻影论坛中的不少用户,也加入了那场突袭美网的大军。
多年后再次回想起“幻影论坛”时,吴翰清依旧很骄傲:
“可能我唯一做对的一件事,就是把‘幻影’开下去了。”
在“幻影论坛”,吴翰清给自己起了个ID“刺”,之所以用这个ID,是因为当时许多人的ID都是XX刺客,他觉得太俗,索性单取了一个“刺”字。
那时论坛内的水友绝不会想到,多年后的“刺”,将会走上中国黑客的巅峰,开创一个新的纪元。
2、从“刺”到“盾”“我要用10年时间,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安全专家。”
加入阿里时,吴翰清的经历并没有网友口中谣传的那样传奇,但他高超的黑客技能,依然捕获了阿里的青睐。
加入阿里的那年,他仅仅只有20岁。
那时的阿里尚未起步,也没有传闻中夸张的薪资待遇,吴翰清之所以选择了这家企业,完全是因为这家公司的网络属性。
每天抵御来自网络的攻击,管理和保护数据安全,这些吴翰清喜欢并擅长的事情,终于成为了他朝夕相处的工作。
不过对他而言,这些攻击都算不上什么,随便写几个程序,便足以抵挡大部分的网络攻击。
“在阿里的前三年,我都不知道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。”
无聊的时候,吴翰清还会偷偷黑掉公司同事的邮箱密码,并给这些同事发去邮件,告诉他们的密码存在着安全隐患。
在为自己创造的“乌托邦”中,吴翰清苦心钻研着一切与信息安全有关的知识,直到王坚的出现,才改变了这一局面。
王坚是阿里的首席架构师,同时负责着阿里集团的“阿里云”业务,随着阿里交易额的逐年增长,但数据安全的隐患,更像是一颗定时炸弹,似乎随时会爆发。
年,王坚为推进“阿里云”业务的发展,开始从内部“挖人”,吴翰清和他所在的安全团队被“连根拔起”,全部抽调到了“阿里云”板块,负责所有子公司的数据安全工作。
作为一家电商起家的集团公司,阿里集团的优势在于管理和运营,但随着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张,愈来愈多的技术难题摆在面前,信息交互的安全性,便是十分重要的一环。
为了达到这一目的,阿里开始将淘宝、支付宝、B2B等几家重要子公司的底部数据打通,并将这项工程取名为“奔月计划”。
而在这场宏大的“奔月计划”中,吴翰清负责的项目名叫“飞天”,目的便是为“奔月计划”做分布式计算系统,算是在“奔月”前设计一个底座。
这个底座最重要的属性,便是安全。
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,除吴翰清团队外,许多阿里的技术专家云集一堂,将所有的想法交织到一起,共同编制出一张严丝合缝的数据安全网。
随着云计算技术日益兴起的今天,我们才逐渐知晓“云安全”的重要性,肆无忌惮地享受着信息时代所带来的红利。
可吴翰清面对着屏幕敲代码的那些个日日夜夜,却常常陷入极度痛苦的自我挣扎当中。
3、大道至简“我有个客户,他被攻击了,他想来买我们的安全服务,却发现自己买不起。”
在吴翰清看来,在数据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,尖端技术的小众性,与市场庞大的需求性早已成为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。
基于这个出发点,吴翰清离开了阿里,撇下了“小黑”这个外号,以“道哥”的身份,与马杰创立了安全宝。
作为国内第一家完全基于SaaS模式为用户提供安全防护服务的公司,吴翰清几乎为其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血。安全宝在抵御DDOS、CC攻击的同时,还融合了最新的CDN加速技术,显著提升网页的访问速度,降低故障率,在安全保障的同时,整体提升了网站的用户体验。
回首自己的这段经历,吴翰清也很是感慨:之前只是在阿里做技术,当真正接触了市场以后,才更加了解了客户的需求,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更多实际的问题。
年9月,阿里巴巴收购了安全宝“破壳”业务线,吴翰清借此机会回到了阿里。
“如果要离开,那一定要在成功时离开,而不是在失败时离开。”
回归阿里后,吴翰清被调任为阿里云云盾负责人,属于集团内部的高级技术工程师。
与两年前出走时的心境不同,重回阿里的吴翰清,撇去了几分轻狂。
在一次汇报当中,吴翰清这样说道:
“我们所有的精力只会专注于满足客户的切实需要,不会在乎竞争对手说什么。”
与十年前那个喊着要“成为最好的安全专家”的热血青年相比,如今的吴翰清清楚地明白,仅凭一己之力,很难在行业内掀起波澜,要想在整个行业内有所建树,必然要依附更庞大的能量。
或许在很多人眼中,当年的那个“刺”变为“道哥”后,变得愈来愈世故了。
可对于吴翰清而言,他从未动摇过自己的初心。
“今天的我们,是站在一个产业扶持的角度,希望这个产业,能够变得更好。”
有人说现在的他像阿里的“扫地僧”,掌控着阿里的信息命脉,却过着隐世般的生活,鲜有抛头露面。
如今的吴翰清,早已学会了以务实之“道”去托起那根坚定地“刺”。
以数据安全的视角,去为中国信息安全产业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,吴翰清其实是在用最坚实的步伐,坚守着那份最为纯粹的初心。
大道至简,衍化至繁。
未来的吴翰清究竟还会给这个行业带来多少惊喜?
让子弹多飞一会吧。